留台、來台必須知道的事情(1)
- 馬來妹 Grace
- 2018年8月14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Hi everyone! Apa Khabar?(你好嗎?)
作為第一篇帖文,竟然用這個主題開場,而且還是上班高峰期偷偷寫的!
想必讀者們對我的第一印象 就是不是最懶 就是更懶。
沒錯,懶 不是我的性格,但是我多年擺脫不了的惡習。既然勉強沒幸福,我就勉為其難讓這一身懶惰蟲跟著我。
(開場太久了!!進入正題!)
這篇是特別為 即將或是剛剛抵達台灣的馬來西亞同胞們 所撰寫的。
想當初我剛開始帶著懵懂的心情,村姑般的裝扮來到寶島,稍稍有些適應不良。所以特別把我現在還記得的情況和一些可以提醒大家的事情,一一交代。
首先,必須先了解的是 你搭經濟艙來的?還是商務艙?(被打)
第一、了解自己所使用的留台身份
(針對求學)
馬來西亞人可以以兩種身份到台灣求學:僑生 和 外籍生。這兩個名詞會在你求學期間一直遇到,特別是在申請獎學金、或是行政上要確定身份時都會提到。
至於差別我不提啦,會附上許多前輩們提到爛的參考網站,自行參閱。(小編就是懶,點擊含底線字參考更多資訊)
提醒:僑生(華僑學生)這個名詞沒有太多的同義詞,而 外籍生等同於外國學生 等。僑外生則說明 僑生和外籍生。如果不確定所見到的名稱,記得可以向相關單位或是承辦人(負責人)問清楚。
(針對大部分人)
我們通常入境台灣,在當地被稱為 外籍人士,也就是外國人啦。所以在申請任何東西或是需要講明身份的時候,就可以用上這個名詞。
第二、通訊工具參考
在馬來西亞,我們稱呼SIM card 或是幾個通訊工具的用詞在台灣可能不太行得通(除非遇到留臺大馬人),所以可以學一學,方便到機場購買時使用。
Prepaid Card-- 預付卡
Postpaid Card/ Package--配套或手機專案 (經過朋友的留言解釋,原來專案就是postpaid)
Unlimited data-- 吃到飽(和buffet的用詞一樣,以後教大家台灣生活用語)
Data(4G)-- (自己的)網路、4G(例:你的4G有開嗎?)
Hotspot-- 熱點
Top up-- 儲值、加值(這個用詞也可以使用在其他地方,像是悠遊卡)
Carrier--電信公司(例:中華電信[能接收信號的地點比較多]、台灣大哥大、遠傳 等等)
通常你在機場的電信櫃檯辦sim card的話,桃園機場的電信櫃檯 只提供辦理旅遊卡配套和預付卡的(prepaid card)。旅遊卡就是限定時間內,給你一定量的data和打電話的時間。櫃檯現場有一個很大的表格,會寫著各大電信公司推出的旅遊卡配套,就依據個人喜好去辦理吧~(點擊含底線字參考更多資訊)預付卡呢,則需要特別和服務人員說你要辦 “預付卡”,他們才會幫你處理。(可能是因為要讓遊客買旅遊卡的關係,沒有公開售賣預付卡)。
需要的東西:護照和現金(台幣)
提醒:這裡買電話卡不能選號碼的喲~~~因為很多遊客要買,服務人員很忙。如果想選號碼的話,請你到市區找電信公司才買唄。他們那邊一般電話店,只有賣手機沒有賣電話卡,要直接去電信公司排隊哦!(如果有其他建議,也可以底下留言,讓我長知識~)
第三、交通工具參考
台灣交通是出了名的準時和方便,這是 真的!所以在這裡使用交通工具小編不會焦慮!而且像小編從小被載到大,沒自己搭過交通工具的笨蛋都會使用哦,可想而知,台灣交通系統很不錯!哈哈哈~
以下介紹可能會使用到的交通工具名稱:
Bus-- 公車(市區內)、客運(通常跑長途)、接駁車(專屬來往特定的定點的,例如:桃園機場-高鐵站)
MRT\LRT\monorail--捷運
KTM-- 火車、台鐵(還可以細分類型,另外介紹)
還有一種,馬來西亞好像還沒有,就是最快,也是最貴的交通工具-- 高鐵!(highspeed rail)
以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可以使用 【悠遊卡】購票進站!除了高鐵,我印象中是不可以刷卡進站,我通常都去櫃檯或是自動售票機買票。
需要的東西:車票或悠遊卡
悠遊卡可以到台灣各大便利商店的櫃檯購買,而且有很多設計,可以依據個人喜好購買,一般悠遊卡 100塊台幣,造型悠遊卡吊飾 150塊台幣不等(我是只看過最貴150塊的)。
選好悠遊卡後,再請店員幫你儲值(新的悠遊卡一般都沒錢的,需另外儲值),儲值金額請依據個人需求做決定。
如果不確定,我建議先儲值100塊,等到快用完了,再去便利商店或是車站儲值。
提示:機場有兩家便利商店:7-11(俗稱小七)和 Hi-life萊爾富。對了,可能會看到一些貓貓狗狗和你一起搭車或過馬路哦~
(通常到台灣自助旅遊,會有以下幾種移動方式,不過將在旅遊篇細講。)
第四、語言文化差異
如果你身邊有人說,“台灣都是講華語的,不用怕~”,你別相信的太早。這個狀況確實因人而異,但是和大部分的留臺馬來西亞人了解後,我發現一開始和台灣人溝通時,難免會有些挫折感(有這麼嚴重咩?小編心理再強大,都不能否認這個事實)。
1. 台灣人語速較快--台灣生活步調比馬來西亞快,想當然 講話速度也快,甚至有些詞句,他們還是用縮寫的。例:B群>B,“你今天吃B了嗎?”(要被讀者舉報了!這個開玩笑的)。在台灣求學的第一年,我發現我需要花費一些力氣和精神,去聆聽和了解同學和老師所講的東西。華語,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不是可以用流利來形容,而是要快!也要準!我依稀記得,剛到台灣要吃晚餐時,我竟然連服務員的第一句話:“請問要點餐了嗎?”都聽不懂。這也要和下一個點結合。
2. 台灣生活文化背景大不同--光是以上的電信和交通系統名詞,小編就琢磨了不少時間。可想而知,我們生活在有一定落差的兩個世界。不要認為英文他們會聽懂,大部分的台灣不愛使用英文,甚至還有可能會嫌棄你說英文。所以到台灣了,那就學習一下他們用的中文是多麼的 “快、狠、準”唄!舉個小故事來說,通常到便利商店結賬(付錢、還錢)的時候,店員第一句話,不是跟你說多少錢,你知道他會說什麼嗎?歡迎底下留言分享!
一開始的挫折感,不是人人都有啦,但是和台灣人一開始的互動,小編我發現要解釋自己的意思時,當下是想家的……小編有那份尷尬在,而且可能運氣不好,會遇到不喜歡外國人的台灣人,那所看到的臉色真的會破壞接下在台灣展開新生活的熱情。所以,小編在此提醒也鼓勵大家,學習去包容與接納不同文化的人事物,這樣的探索才會一直有新發現。
另外,有幾個語言小貼士可以讓你快一些融入台灣生活!
#1 開口說話前,都帶上“不好意思”、“請問”(如果用excuse me,應該不會有人excuse你,可以試試看~)
#2 把平時常用的英文禮貌用詞改成中文 例如:(以上的excuse me)、sorry--抱歉、不好意思、thank you ah-- 謝謝
#3 表示無言的代詞:walao 誒-- 傻眼、傻眼貓咪
#4 如果不知道怎麼接話,可以試看看回應“真的假的?”,對方會自己繼續接下去
#5 女生請用比平時再高音的語調說話,可以的說話溫柔一點,司機大哥就會和你聊更多(誤)
#6 這裡沒有uncle aunty~要稱呼長輩可以用“叔叔”、“阿姨”和“不好意思”(我是認真的)
(先這樣,以後再補充)
建議:當遇到聽不清楚或是不懂的地方,可以有禮貌地請對方再說一次,例如:“不好意思,可以請你再重複(述)一次嗎?”,“不好意思,請問OO是什麼意思?”“不好意思,語速可以放慢一些嗎?”記得事後要說謝謝喲~
先說到第4點好了,小編還在上班中,還沒下班……不要舉報啊~~謝謝!
PS. 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都可以留言提醒或建議,小編的個人blog會因為小編性格太隨意,但是會改正錯誤的!
(2018.08.14 修正postpaid解釋和部分用詞,謝謝朋友們的分享~)
Comments